7月20日至7月21日,免费成人动漫 “大国边疆”实践团分别参观了玉门红色文化博物馆、玉门农村党史展览馆以及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了顾天祥、王进喜两位同志的生平经历以及辉煌事迹。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山…”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信管大国边疆团队中的一位同学看着车窗外的祁连山不禁感叹。在这片425800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祁连山脉安静地匍匐在甘肃,见证着历史的过往兴衰。它看到了曾有数不尽数的英雄豪杰在此处兵戈相交,也看到了过往人民在压迫下流过的血与泪。如今,它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带领下的兴盛,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先锋模范用“铁人精神”带领着人民群众走向更好的明天。

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同学们驻足参观。纪念馆将王进喜同志的一生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苦难磨砺、钻井闯将、会战先锋、求实奉献以及风范永驻。与顾天祥一样,王进喜的童年并不美好,六岁的他需要带着父亲去乞讨,受尽欺压。而长大一点,为给父亲治病,王进喜在虎狼出没、气候无常的妖魔山上给地主放牛。然而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来了坚强的小白杨,年少的经历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反而在朝夕与牛相处的过程中,王进喜对牛产生了感情,他觉得“牛吃草,马吃料,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少年时形成的“黄牛情结”影响了王进喜的一生。

解放之后,王进喜勤于学习,吃苦耐劳,不仅自己奋力拼搏,同时也激励着队里其他的成员,将原本的“豆腐队”变成了“先进队”,带领着贝乌5队创下了虎口拔牙“319”井等诸多奇迹。但王进喜却不自满,进京后见到的煤气包更是让这个汉子在街头痛哭。同时他的思想觉悟也跨越着时空让我们深刻反思,那一句“干,才是马克思主义!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打醒了多少虚无主义的人,这样实干的精神在如今仍然振聋发聩!

在玉门农村党史展览馆,同学们见证了劳动模范顾天祥同志从治沙到带领致富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在红旗村的发展史上,顾天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从苦难与贫困的童年成长起来,但他心中远大志向的火苗从未熄灭,17岁的他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就立志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中。1972年,32岁的顾天祥毫不迟疑地扔掉了国家的铁饭碗,毅然回到家乡红旗村。在这个只有7户人家的红旗林场,顾天祥挑起重担,一切从0开始,凭着磨满血泡的双手挖通了一条长7公里的引水渠道,提起当年创业的艰辛,红旗林场的人们无不激动地说:“是顾场长实干苦干的行动和勇气感动了我们…”

走遍红旗村,可以看到遍地果树,而顾天祥同志的故事就像这树上的一颗颗果,全都是他的心血。在顾天祥的带领下,党员帮农户、富户帮穷户、老少学技术、争奔小康路已成为红旗林场生活中的主旋律。如今,他们生产的十几种西北优质杨树、榆树、果树苗畅销新疆和邻近地区,带来劳动的甜美,昔日漫卷黄沙、人贫地瘠的戈壁滩发展成为今天林果基地。他的付出,人民看着,人民记着,而他被称赞的“铁人精神”也在被人民铭记传承着。

在途中,调研组还走访了玉门红色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从解放前到如今的红色文物,在那里,我们还见到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初印版以及其他珍贵的老物件。参观完毕后,同学们与管理员交谈后才得知这所博物馆是私人博物馆,里面所有的文物都是馆长用自己的积蓄一件一件收回来的。“如果他有30块的饭钱,但他正好碰到了一件30块钱的物件,那他宁可不吃饭,也要把这个买下来。”讲解员对我们介绍道,馆长如今现在还在外地打工,博物馆的维系费用以及员工工资都全靠馆长的工钱。也有人曾向他提过博物馆不要免费开放了,可以适当收一点钱来维持水电费,但馆长一口回绝了,他说他干这件事情,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来看到,如果收钱的话,那就没人来看了,那他做这个事情的意义就没有了。听了过后,同学们肃然起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铁人精神,是王进喜“拼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是顾天祥的创业精神,也是玉门红色文化博物馆馆长的担当精神,使得铁人精神代代相传,滋养了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文:韩佳轩

图:周会茹 罗敏嘉